无论是手机系统的升级更新,还是智能汽车的人机交互系统,抑或是无人机、VR 等智能物联网的核心计算模块及操作系统,背后几乎都离不开这家年轻的上市公司的身影。
中科创达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。自创立后,中科创达抓住智能手机发展机会获得爆发式增长,成为中国核心的智能操作系统供应商。后又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,将业务扩展到智能汽车、智能物联网和智能行业领域,并将技术成功转化,成为中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。
与业务稳步增长相呼应的,是中科创达人才队伍的几何式扩张。截至 2021年底,公司规模已经扩展到 12,000 多人,其中研发人员占比在九成以上,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,其招聘和培养的人才质量之高,也得到了行业内的高度肯定和认可。
人才招聘快马加鞭,赋能第二增长曲线
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,智能制造已成为许多行业抢占发展机遇的助攻方向,技术型人才的竞争也因此愈演愈烈。近年来水涨船高的研发岗位的应届生工资,正是这场“抢人大战”的最佳注脚。
与此同时,中科创达也正在高速发展。近年来,中科创达的智能汽车业务实现持续快速增长,基于智能汽车的第二增长曲线正在迅速延伸,相关人才需求也随之急剧扩张。
招人,成了现阶段匹配业务增长的一件大事。
然而,一年近万人的招聘量对于现阶段中科创达的 HR 团队来说似乎是“难以承受之重”,更何况,这近万的人才需求中,大部分还是当前极为匮乏高复合技能人才。《中国智能制造技术人才洞察 2022》显示,在全国超 2 亿的技能劳动者中,高级技术人才仅有 5000 多万人,人才缺口高达 2200 万人。
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上,中科创达选择借力飞书招聘,推进招聘业务,共同打造高效的人才管理流程。在共同探索高效招聘方式的一年里,中科创达通过飞书招聘筛选的简历超过 10 万份,人才库增长达到 40%,为集团的高速发展和战略目标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源动力。
250px|700px|reset
培养“子弟兵”,从校招开始
智能制造场景之创新、技术之融合、协同之丰富对技术人才提出了极高要求,技术人才往往需要具备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的跨领域知识储备,懂得如何与机器或数字化工具协同工作,在机器或数字语言与实际制造场景做好“翻译”。
由于业务的技术难度大、门槛高,而市场上的高复合技能人才缺口较大,中科创达更倾向于“自己教”。创达的培养体系十分完善,应届生进入公司后,将有一对一的导师带教,并会被要求进行约六个月的培训,学习内容从 C / C++、Java 等编码规范,到 FW 基础、BSP 基础等专项技术实战,再到基层经理共创会、中高层 EMBA 研修班等阶梯式的领导力提升规划,不一而足。
中科创达对应届生的耐心培养在当下十分难能可贵,实际上也为公司和人才带去了“双赢”的结果。对于员工来说,在中科创达潜心学到高水平的技术后,他们的可替代性就更低,自然更具竞争力;之于公司,这一方式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,训练“子弟兵”,为自己储备技术精英和管理人才。
想要培养“子弟兵”,最好的渠道便是招揽那些能力、潜力俱佳的优秀应届毕业生。但是,校招从来都是各家必争之地,2021年,我国高校毕业生更是突破 900 万大关。如何从茫茫人海中吸引有能力、有潜力的应届人才,成为摆在中科创达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内推系统玩外推,让人才招聘像滚雪球一样滚起来
社交化招聘是过去十年中人才招聘最亮眼的概念之一。配合企业雇主品牌打造,社交化招聘把信息传播与潜在候选人的互动性发挥至更佳,打造了完全不同的招聘体验。内推便是近年来最常用、也是最有效的社交化人才招聘形式之一。
把内推用在校招上并不是新鲜事。中科创达则在招聘实践中不断创新,通过布局全国各层级的高校,在雇主品牌和社交化招聘上自出心裁,把校招玩出了花。
相比社招,应届生更加关注雇主品牌,这是中科创达近年来做招聘时的感受。为此,创达通过多种方式与学校合作。除了举办校园招聘宣讲会、赞助高校社团活动等常见方式,创达还直接联合学校举办课程培训、技能大赛、开办校企合作实践课程,在优秀应届生中“刷存在感”,增进学生对创达的认知,以此赋能校招期间公司层面的招聘宣传。
受到疫情影响,许多线下的校园招聘活动无法照常开展。中科创达想到,可以把投递和接受简历的环节线上化、“码上化”—— 由学生来传播内推码,实现多渠道的人才简历收集。
250px|700px|reset
配合前期的雇主品牌打造和校企关系维护,创达将内推码分发给各高校的校园大使或有相应资源的学生,请他们在目标学生群体中扩散。一旦有人通过内推码投递,内推者就会获得相应的现金奖励。已经获得创达 offer 的应届生或往届生,也会被鼓励在自己的社交圈转发内推码,这些人本身是优质人才,身边的高质量候选人自然更多。在这个层面上,内推拓展为了更大圈层范围的“外推”,内推和外推一起,构成了一个人才的过滤网,其中的候选人与岗位的匹配度往往更高,也更容易在岗位上有所建树。
在飞书招聘的支持下,中科创达校招项目中的内推和外推贡献的入职比例提升到了 25% 左右。这一方面是因为创达在校招上的思考更加的成熟,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飞书招聘系统的便捷。飞书招聘支持一键生成内推二维码,移动端更能生成精美的内推卡片,极大地便利了招聘信息的社交化传播。通过内推码,招聘团队可以统计简历来源和投递质量,配合丰富灵活的内推奖励机制,形成高效而准确的职位裂变。
用报表做复盘,精细化让招聘更聪敏
仅去年一年,中科创达通过飞书招聘筛选的简历就超过了 10 万份。创达对人才的需求仍在持续扩张。2022年后,创达计划每年新招过万人。可以预见,将有几十万份简历从各个招聘渠道涌入中科创达的人才候选池。
但是,简历数量可观并不等于人才招聘的成功,反而给招聘带来了另一重挑战。如果没有建立与之匹配的数据分析和精细化运营,不仅无法完成招揽优秀人才的目的,还会让之前投入的巨大成本付诸东流。
德鲁克曾经说过:“只有可量化的流程才能被更好的管理。”从可量化的数据中,企业可以看到现状,分析原因,并更好地为制定未来的人才战略服务。飞书招聘内置了 11 张经典报表,每张报表内又配备了多维度的数据看板,帮助企业对招聘过程、团队表现、招聘渠道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分析。
250px|700px|reset
借助飞书招聘强大的报表功能,中科创达形成了对招聘全流程的深入分析和洞察。
报表中心的数据帮助中科创达将招聘过程中的千头万绪一一厘清,让每一份简历、每一次流转都呈现出清晰的图景。“我们复盘的时候天天在做表”。创达的校招负责人张思佳举例说,飞书招聘集成了当前的主流招聘渠道,HR 可以通过飞书招聘系统统一管理各渠道的简历,到数据复盘时亦可以集中对比分析,“通过报表数据,我能看出每个渠道简历的转化情况,分析每个渠道的成本,来为下一年的招聘资源投放做准备。”
在飞书招聘的支持下,创达得以追踪每份简历的转化及过程中的卡点,还能对各渠道的简历质量和转化情况进行分析,并统计面试官效率、HR 工作量和员工内推情况。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,这些数据也成为了创达分析招聘现状、问题和难点,决定未来资源投入、布局下一步规划的基石。
以人才为本,招聘之道求索不止
在“人才就是一切”的未来,招聘也上升到了企业战略的层面,特别是在智能制造行业,掌握新型高复合技能人才将决定企业的在行业中的引领地位。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中,伴随业务的高速成长,中科创达在招聘中也不断求索、精益求精。
前段时间,张思佳结合公司本身的招聘实践,在分析多份行业报告后,发现学生对于招聘进度的重视程度相当高,无独有偶,飞书招聘也在迭代招聘进度这一功能,并结合创达的需求进一步优化。
这也是中科创达和飞书招聘合作历程的缩影。
飞书招聘始终陪伴和支持着创达的发展,以人才为本是双方的共识基础,助力业务快速发展则是齐心的目标。在未来,飞书招聘将携手中科创达,继续求索,打造更高效、更创新的人才招聘和人才管理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