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节跳动的员工们管自己叫"ByteDancer"。走进字节跳动的工区,你听到的第一句问候很可能是这样的:“来,同学,扫码”。
他们扫的,是什么码?
“同学,扫码进工区”
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,是基于身份识别对个人信息做回溯。2月初开始,全体 ByteDancer 每日需要通过健康报备应用,上传自己的定位和体温信息,这相当于一个字节跳动定制的专属“健康码”。在门口出示扫码结果,安保查验后,才能进工区。
“家庭日活动签到,扫码”
在字节跳动日常举办的各种工作会议及兴趣活动中,签到二维码已经完全代替了纸质签到簿。访客进入字节跳动工区,直接扫描前台 iPad 上的二维码就可以验证身份了。又快,又安全。
遇到性质特殊,需要精准统计出席情况的会议或活动时,可以开启防作弊签到模式:使用动态二维码签到,加上定位上报。并且,这些签到数据都被保存在数据统计后台,会议/活动复盘时可以一键导出,做个多方位数据分析。
“今天菜太咸,扫码”
在字节,吃饭非小事,毕竟吃的太多了。一天三顿饭,加上下午茶、零食、自动贩售机......既然众口难调,就更要注重反馈,保证大家在吃这件事儿上不操心。那么,负责餐饮服务的同事,怎么才能合理地、持续地收取有效反馈?随机或者定期要求吃饭的人提供反馈,是不是会让他们感到有压力?
ByteDance 的做法是——在食堂的纸巾盒上贴个二维码。
吃累了难免要歇一会儿,手机又在手边,如果觉得小龙虾太赞,或者鸡肉不够嫩,或者想要更多无糖饮料,都可以扫一下码,给餐饮体验打分或留下反馈。
类似的满意度调查二维码,你还可能在很多地方看到,比如摆渡车的椅背上、会议室的桌子上。
“领粽子/月饼/T恤啦,扫码”
逢节假日,肯定有好东西领!不过,对于行政同事来说,发礼物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。比如:因为冒领多领,发到最后一定有人领不到自己的那份;挨个签字时间太长,导致同事们在公区大排长龙,占用休息时间。
我们用一个二维码解决这些问题。让礼物发放成本可控,也能节约大家的时间。个别情况下,想为同事代领也没问题,扫码填姓名就行。被代领人还能马上收到消息推送。
“领快递,借雨伞——扫码”
快递到了是个幸福的事儿。字节跳动的员工小邮局为 ByteDancer 代收快递,在飞书里收到通知,用飞书扫码完成线下领取。下雨没带伞?不用愁。在每个工区的前台都可以扫码借雨伞,还可以跨工区还伞。
“这有个给大家的通知,详细信息扫码查”
重点信息贴在外面,一目了然;有需要了解详细信息的同学,可以扫二维码阅读。
“匿名建议收集开始了,扫码写下你的问题”
本着坦诚清晰,内部透明的原则,字节跳动定期召开全员沟通会(All-hands meeting)。全员沟通会不变的传统是:一、会前匿名收集大家的问题;二、会后匿名收集与会者反馈。
这两年,会议结束后扫码填反馈成了 ByteDancer 们的习惯。通过多贴一个二维码,我们在努力构建一个更好的沟通环境,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声音会被倾听,问题会被传递。
我们习以为常的二维码,其实是实现企业信息网络化的“底层能力”
ByteDancer 深刻理解移动互联的力量。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今天,数据可以被实时同步获取。二维码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电子表格,而是一套数据系统,它实现了线上线下的简单连接。
企业信息化并不高深,体现在日常行政管理上,它离每位员工都很近。更规范的流程——意味着端午节的粽子一定能很省心地领到;更简便的管理——意味着员工的反馈,不管是对食堂饭菜,还是对团队业务的反馈,都可以被即时的听到。信息化的本质是,让数据更加可视、透明;提高数据流转的效率。
对于很多企业,尤其中小企业来说,一些个性化的内部工作流需求并不复杂,定制开发未免让人感到“杀鸡焉用牛刀”。这时候,用扫码大师应用,自定义一个工作流程就能满足。更进一步,依托这样的信息网络,我们甚至还可以实现更高效的员工管理、库存管理、客户管理、招聘管理、营销活动追踪等。
降本提效,从一枚二维码开始。欢迎点击链接了解“扫码大师”应用,把它装进你的飞书工作台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