缘起
平时有随手记录的习惯,试过用纸和笔、iOS的内置备忘录,也试过其他协作软件。2019年,看到介绍飞书的文章,觉得很有潜力,经过一番研究和对比,11月4日,用飞书发出第一条消息。
当时转用飞书,主要是因为其他协作软件的免费版都有功能限制,无法搜索全部信息。其次,飞书是一线大厂的自用工具,个人认为质量和前景有保证,应该不会爆出严重的bug或突然宣布停止服务。
随着飞书本身的不断改进,它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。希望通过下面的分享,飞书可以帮助到更加多的朋友。
2 飞书的用途
2.1云剪贴板
我的手机是iPhone,工作电脑运行win10,家里电脑是macbook pro。上班时,经常需要在手机和电脑之间传递文件、链接和文字。比如手机微信收到的照片,要保存进电脑。或者,电脑上做资料搜集得到的链接,要通过微信发给别人。用飞书做中转,完美地实现了全平台的互通。即使碰到特殊情况,要临时使用陌生的电脑,也可以用浏览器的隐身模式登录飞书的网页版。
可能有人会问,为什么不用微信网页版(桌面版)?个人觉得微信里面太多私人信息,工作原因又经常会离开座位,所以不想在办公电脑上登录微信。
2.1.1小经验
- 1.将飞书 for iPhone放置到主屏底部的图标行,与电话、safari和微信并列;
- 2.调整iOS的分享菜单,飞书排首位;
- 3.用飞书里面内置的,自己名字的群组作为云剪贴板;
- 4.手机上将内容分享到飞书,选择“发送给自己”,是最快捷的方法,节省了选择群组的步骤;
- 5.电脑的文件,可以直接拖曳到飞书桌面版的窗口发送。
2.2随时记录
2.2.1日记
做完一件值得记录在日记里的事,随手在“log”群组发一条消息。第二天早上,再详细写到日记应用里面。
2.2.2追剧
个人习惯,不会连续奋战把一部连续剧一下子看完,往往是周末或者一两个月才看一集。于是,经常发生捡起来看的时候,不记得上次看到哪一集。还好有飞书,现在的流程是这样:开始追一部剧集时,先发一条消息写剧名。然后每看完一集,就回复剧名的消息,写看完了第几季第几集。以后查看整个对话,就可以看到追剧的过程:
2.2.3进展
有些事情,不是自己负责或者推动,放到任务管理系统会显得“太重”。就用“回复消息”的功能,把事情的进展记录在同一个对话里。
2.3已阅文章
日常阅读文章主要会订阅一些RSS源,还有关注一些媒体平台。浏览标题时,少数需要认真阅读的文章,先分享到网页收藏软件,看完后再把链接发送到飞书的“已阅文章”群组。适合快速阅读的文章,在当下看完后,也把链接分享到飞书。
这个做法,优点是飞书会自动解释消息中的URL,提取文章的标题和部分内容。以后需要查找某篇文章时,在“已阅文章”群组里搜索关键字即可。同样的功能,在其他网页收藏软件里可是每月十几块的付费服务。
2.4待办事项
日常跟别人聊天、接到电话或浏览网页时,会形成待办事项。立刻用手机或者电脑,简单写几个字发到飞书的“inbox”群组。 在工作间隙或者碎片时间,翻看“inbox”群组,看哪些可以进一步处理,再转录到任务管理系统。
3 结语
使用飞书将近一年,它已经成为我手机上最常用的几个APP之一。完美的跨平台表现,让飞书可以胜任一切需要即时随手记录的场合。飞书还有很多强大的功能,比如云文档(本文的编辑工具)和许多面向团队的功能,都值得大家去尝试和挖掘。衷心感谢飞书背后的团队,祝愿飞书的发展一往无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