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李蒙霏 职业:媒体记者
2018 年,结束了在美国学习,工作 13 年的旅程回到我的大北京,心情别提是多么的“爽”。 真正回到北京后,我才慢慢开始体会到首都的变化,以及中国强大的国际身影,现代的气息,瞬间觉得做个中国人无比的骄傲。于是我信心满满地开始了找工作的旅程,开启人生的新的篇章。
真正步入国内的工作,首先有了很多的不适应, 尤其是对于工作中和同事,上级领导交流的模式,对于我这个海归还是有些不太适应。说话要有分寸,但是文字里面的“深度”确实让我反思了很久。
之前一直做的是和文字打交道的工作,记者行业,尤其是国际记者,每天都在路上,不是报道新闻,就是在写稿子,整理新闻。有人说无趣,有人说“冒险“。
“表情拉近距离” - 生活味
随着社交媒体慢慢的出现以及发展,我也开始学会用“表情”来表达,代替了“文字” 的使用。 有时候觉得很新颖,同时也很纠结“度”的把握。和一些 90 后在一起工作,还是蛮有压力的。偶然的机会,接触到了 飞书里面“表情”的工具。带着“怀疑”的心情,想开始试试。
在国内的记者行业,和上级领导说话要把握分寸的。不敢太冒失了。所以有时候一直踌躇语言文字的把握。但是我突然发现领导也喜欢用“表情”来表达。嘿嘿。 没有想到,开会的时候,领导最喜欢的是这个表情。 让我突然觉得压力一下子没有了,真的。那种感觉很难形容的。一个表情的存在和使用可以瞬间“拉近距离。’
其实有时候,我们总是过度的猜想他人的 思想,因为不熟悉。 但是,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 “顽皮”的孩子。
“谁说只有90后会用抠鼻子的?😁!”
“被人在乎真好!” - 人情味
职位得到了提升,有时候是个喜事,值得庆祝,同时,有时候也是压力。因为需要交流的事情以及涉及的细节太多了,太繁琐了。尤其是在疫情期间,线上办公需要交流的内容就更多了。有时候就怕别人看不到信息,一直担心的要死。
同事开始让我注意到,原来飞书上可以体现是否信息被关注到, 我的天呐!感觉一下子解决了很多的疑点。我这个 80 后的”大叔”没想到这个工具这么人性化。 其实说白了,就怕自己的信息被遗漏掉,但是并不是的。一个小圆圈的出现,从空空到圆满,体现了“被重视的”感觉。谁不想被重视呢?一旦被忽略了,谁的心里也不好受,不是吗?国内的工作不好混,但是交流透彻些最起码体现了这人实在,肯干,不是吗?
自我上进 - 自我品味
虽然在国内已经生活快 2 年了,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都有了很大的丰收。这次疫情的到来,确实让我自己看清了很多事情,也明白了很多人生的道理。我奶奶 85 岁了,永远有句话我铭记在心, “踏实点,这样才能走得稳。” 我感恩家人的关怀,感恩同事以及领导的认可,更重要是找到了人生新的目标。作为 80 后,一直和 90 后、00 后在拼,我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怎么落后,因为我每天都在努力。
每 4 个月看完一本书,尤其是英文的。
每天习惯的复习“德语”口语,以及表达。让德语变得更流利。
每天习惯看看飞书上的日程表,干劲十足!开启充实的一天!
我没事的时候就会在飞书上发一些名言警句给同事, 虽然鸡血少,但是效果还是很明显的。嘿嘿。 80 后的大叔不易啊!
我不认为飞书只是工作的工具,位于我个人而言,是一种情绪宣泄的平台,更是拉近人与人距离,拉近陌生人的“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