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访、撰稿与编辑是媒体人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。在这个内容产出的核心环节,媒体人需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构思与沉淀。
但在过往的工作场景中,媒体人往往会面临沟通过程琐碎冗长、信息零散梳理费时的问题,不仅要在多个沟通群中对接确认采访方向,更要将多方素材有机整合,形成稿件的内容脉络。此外,在编辑修改环节,团队还需反复确认内外部反馈,互传 V1、V2、V3 版稿件,很容易出现沟通不畅、协同不一的问题。
飞书丰富的协作功能可以帮助媒体团队有序推进采访进程,协作共创优质内容,并在稿件审阅阶段有效汇集多方建议,从而节省更多时间,确保内容的高质量产出。
一、有序梳理前期素材,顺畅推进采访沟通
为了在有限的采访中获取最有分量的内容素材,记者需要进行扎实的前期准备,充分了解采访的对象和主题,加深访谈的深度,同时在采访过程中,及时保存采访素材,方便后续撰稿参考。
在采访时,记者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远程连线受访人,并使用“妙享”功能在视频会议窗口中同步分享采访提纲,有效把握采访节奏。如果是线下采访,记者也可以将视频会议作为“智能速记”,录制采访的语音或视频。对话语音还能通过“开启字幕”功能实时转换成文字,记者可按参会人筛选相应发言,或依照关键词搜索所需内容,并复制粘贴到撰稿文档中。
二、协作编辑稿件,内容共创效率更高
稿件的产出无法仅依赖撰稿人单独完成。在文章需要添加相关配图或音视频文件的情况下,撰稿人需要协同视觉设计、剪辑师等多个角色,共同推进内容制作。
撰稿人可以在稿件文档中插入表格,清晰列出所需配图及音视频文件的相关需求。设计师、剪辑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图片、音视频文件在文章中的使用场景,并针对需求推进素材制作,并在完成后插入文档,有效节省沟通时间。
对于文章中需要进一步确认的细节,撰稿人可以在对应的位置划线评论,@ 相关同事,同事收到提醒后即可在文中进行确认。在文章成稿后,撰稿人还可以将多个备选标题以投票的方式插入文档,让团队成员投出最为“吸睛”的标题,有效提升文章的阅读量。
三、多方反馈汇于一处,稿件审阅“繁而不乱”
稿件的审阅与修订往往带来了大量的沟通成本。在处理来自编辑、受访人的反馈时,撰稿人需要建立更为高效的协作机制,汇集各方修订建议,进而对稿件内容进行调整。
此外,撰稿人还可以加强与编辑之间的协同配合——通过为编辑开通权限,撰稿人和编辑可以在同一份文档上进行协作修改。修改后的内容将自动保存在云端,同步给各方,确保各方永远获取最新版本,不再为互传稿件浪费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