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力AI,让招聘迈入精益的快车道

使用的产品:
联系我们

从一个 3700 万存量的简历库,根据岗位挑出 10 份简历,你觉得你最快会用多久?
2017 年,一家招聘网站邀请5位资深HR做了这件事,最快的一位花了 14 分 51 秒,最慢的一位花了 23 分 22 秒,平均费时 16 分 11 秒。而他们的竞争对手,一个 AI 机器人,只花了 0.0152 秒,用时大约是人类的 1/64000 。这是国内招聘界的第一次“人机大战”。专家评审团从六个维度为参赛双方打分,结果发现,在职能与地区匹配度上,机器人完胜;在技能匹配度上,两者打平;在学历匹配度上,机器人和人类有较大差距,因为机器人不能识别“专升本”属于哪一种学历类型。最终,人类以 0.36 分的微弱优势险胜。
也是同一年, AlphaGo 以 3:0 的压倒性比分战胜了人类的围棋冠军柯洁,意味着人类战略游戏的最后一块处女地,已被 AI 插上了红旗。彼时,“ AI 取代人类工作”的悲观言论沸沸扬扬,但几年过去,人们发现,AI 其实能和人类和平共处,并且为人所用,解放人类的双手。
招聘领域亦是如此。甲骨文在一份调研中发现,82% 的 HR 认为 AI 机器人在某些工作上比他们的老板更胜任,50% 的 HR 在工作中会寻求AI机器人的建议。可以说,AI 已经让招聘拐入了一条精益的快车道。
AI 提升人才甄别
今天,AI 赋能的招聘系统已极大地解放了 HR 的双手。例如简历录入系统,在没有 AI 的时代,是一件又苦又累的差事,但今天依靠 AI 简历解析,已经能自动识别候选人的教育经历、工作经历、项目经历,并一一录入系统中。
简历解析的能力需要一步一个台阶。能够解析只是第一步,解析的精准度才是关键。无论是什么格式的简历,都可以被系统准确识别,不需要 HR 手动调整,才是简历解析真正的目标。
一家大企业每年筛选的简历数量能达到上百万份,因此需要一个精准、高效的工具,把如此海量的简历录入人才库,而飞书招聘就能很好地做这件事。在字节跳动的 AI 中台能力支持下,飞书招聘拥有了精准度极高的简历解析功能:无论是 Word 、PDF、JPEG,无论是本地文件还是猎聘、领英等网站的在线简历,都可以一键解析,形成系统预置的标准化简历。
250px|700px|reset
简历解析完毕后,HR 就要进入简历筛选阶段了。如果一篇简历有 1000 字,一天筛选 100 封简历,HR 一天就要浏览十万字。如果 AI 不能在这个过程打辅助,HR 的工作会十分痛苦。
不少招聘系统的 AI 都可以给候选人打标签,例如“985”“211”“BAT”。通过这些标签,HR 能够对简历完成快速筛选。不过,标签也无法保证把各式各样的候选人经历覆盖到,HR 难免会漏掉一些优质候选人。基于这一点,飞书招聘往前走了一步,做出了“信息增强”功能。
比如候选人简历上写“ XX 有限公司”,很多HR可能不知道这是一家大厂,因此对候选人的关注度降低。或者遇到一个没听过的海外高校,以为不太好,结果一查是名校。现在,通过信息增强,飞书招聘就能识别出大家熟知的公司名称,“QS200”等信息,方便HR对候选人的履历在早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。
250px|700px|reset
AI 助力人才盘活
你有想过,一个招聘系统可以有音乐 app 的体验吗?
今天,你在音乐 app 搜索“泰勒·斯威夫特”,第二天就能收到“ 2010 年代欧美流行女声”的歌单。你戴上耳机,打开这份系统推荐的歌单,然后又发现了几首好听的歌,标记为“喜欢”。过了一天,app 又为你推送了 10 首相似歌手的歌。我们的私人歌单,就是这样,从 0 增长到了 100。与其说是我们发现了音乐,不如说音乐发现了我们。
搜索—推荐—匹配,这是 AI 算法下信息找到用户的逻辑,在 C 端产品是这样,在 B 端产品也是这样。我们对未来的招聘系统有一种想象:有一天,我们想招一个市场总监,在人才库里搜了搜“市场”“10 年经验”,标记了几个心仪的候选人。第二天,系统自动为我们推送了 30 份简历。当我们在系统内搜索得越多,就发现它越好用,推荐的候选人画像越精准。
这也是飞书招聘努力的方向。目前,飞书招聘的人才库支持模糊搜索,让人才检索变得更灵活、更智能。
模糊搜索本质上是一种 AI 驱动的数据延展能力,不仅能搜到含特定字段的结果,还能搜到它的相关结果。例如在系统中输入“北京前端XX公司”,普通的搜索只能去人才库中寻找简历里写了这六个字的人,很可能库里的简历没人这么写,因此就搜不到任何结果;但是模糊搜索就能识别出,企业是想找一个意向城市在北京,有前端经验且在大厂工作过的人,就能找到对应的候选人。
未来,飞书招聘将推出“人岗智能匹配”功能,基于岗位需求和搜索历史,为HR自动推送候选人,提升人岗匹配效率。
4 年前,《纽约客》杂志走访了美国的工厂和实验室,得出了一个结论:未来,工厂是黑暗的。当机器人取代了流水线工人,的确,连照明都是多余的。
这是一个颇为冰冷的未来场景。关于智能,关于技术,也许可以有一种更温情的想象。
比如,未来的招聘工作,AI 可以很大程度地赋能人。去除误差,省去机械劳动;与其发现人才,不如让人才发现我们自己;选择一个好工具,让它拓展我们的能力边界,就像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所言:“发挥无形资本(时间、精力、抱负、思考),辅助有形资本(资金、人力、原料、社会关系),为前人所未曾为,做今人所不敢。”
选择飞书招聘,送你上青云!

更多最佳实践

先进团队 先用飞书

先进企业协作与管理平台
rangeD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