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飞行家」社区是为所有飞书爱好者搭建的交流组织,在社区中,你可以交流飞书技巧,分享创作,讨论产品功能,参与线上线下各类活动。无论你是企业管理者、职场一线人员,还是在校大学生,只要你热爱飞书,愿意分享你使用飞书的心得和故事,都欢迎你加入我们,一起研究飞书在不同行业的实践故事。
本篇来自飞行家 黄怡然
250px|700px|reset | 黄怡然 易参创始人兼 CEO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、香港中文大学法学硕士 “中国最会分钱的女人” 爱好 📚✍🏻🏂🏋🏼♀️🏍🐈🎮 飞书深度玩家组织「飞行家」成员 |
分享概览
一、关于易参
二、易参用飞书提效协作的场景分享
三、飞行家直播回看分享
一、关于易参
易参成立于 2017 年,是一家由保利资本、Carta、腾讯投资、顺为资本、源码资本等国内外顶级投资机构投资的一站式股权激励服务商。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覆盖从 Start-up 到 Pre-IPO 各个阶段以及股权服务各个环节,为超过 1500 家企业提供咨询前置、SaaS 落地的标准化一站式股权激励解决方案,
易参是一家 90 后为主的团队。90 后这批年轻人是互联网原住民(从小就开始使用互联网),在搜集信息、判断信息、逻辑推理的能力更强。怎么“管”好 90 后呢?我们非常认可字节跳动“Context, not control”的理念,多提供 context,减少 control,打造自驱型组织,使其自我进化。
二、易参用飞书提效协作的场景分享
1、把知识沉淀在文档上
📑 场景一:用飞书文档做知识沉淀,沟通成本大幅降低
组织痛点
易参是一家典型的法律服务与互联网结合的公司,业务天然带有专业门槛,市场上现成人才很少,基本上都需要自己培养,培训和沟通成本都很高。如何高效培训非专业背景的员工,并提高日常沟通效率,就成了易参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。
使用飞书前
新人入职后要培训其专业知识,如果员工后来离职了,培训成本也花出去了,培训成本高;同时,由于没有快速查找专业知识的地方,员工遇到问题只能问人,如果相关人员离职了,更是无从问起,沟通效率低。虽然公司之前沉淀了部分物料,但都储存在本地,比如 Word 文档、PPT,培训也是一次性的,没有沉淀到文字上,非常不利于知识流转。
使用飞书后
我们制作了《股权激励常见问题手册》和《股权激励基础概念》等沉淀大量专业知识的飞书文档,新人入职后只需让新人跟随文档学习了解即可,节省了大量培训时间。市场、销售、咨询、CSM、产研、人力财务等部门也将过往的培训资料沉淀下来,把集体培训分散成日常碎片化学习,培训和沟通成本降低 50%。
云文档 知识库 妙记
250px|700px|reset
借助飞书会议+妙记+文档,各个部门在知识库积累了大量有效信息,从企业资料到行业报告、客户案例、优质内容等销售物料,再到各种内部分享、培训,工作成果百分百沉淀到飞书文档上,核心团队也撰写了自己的个人说明书。易参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都沉淀下来,各种信息都可以在文档中找到,员工可以随时查看取用,快速获得赋能,大大降低了培训和沟通成本。
250px|700px|reset
我们可以在飞书管理后台看到知识库的使用情况。
目前,易参员工人数有 70+ ,「走进易参」知识库(公司级知识库)在过去一个月的访问人数有 70 人,访问量超过 90%。超过 1000 次访问的知识空间有 4 个,包括 1 个公司级、2 个部门级和 1 个员工个人知识空间,其中访问量最高达到 2600+,取代了大量无效沟通。
250px|700px|reset
250px|700px|reset
我们还可以查看特定知识空间的使用情况,比如某个部门的知识空间,看看哪些页面的访问量很高,哪些页面基本没人访问,从而不断优化知识库。
250px|700px|reset
250px|700px|reset
通过飞书文档和知识库,易参实现了从「人找人」到「人找信息」的转变,在新人培训、日常沟通等场景大大提高了组织效率。现在,易参还基于自建的股权知识库,通过飞书词典应用,从「人找信息」向「信息找人」转变,持续提高组织效能。
🔖 场景二:用服务台推送优质文档,让好内容被看见
组织痛点
在一家公司中,大到公司和部门、小到一个项目组和个人,都会产生非常有价值的知识,但是这些知识并没有很好地流转起来。
使用飞书前
公司内产生的知识都带有特定属性,比如某个部门或者某个项目组写的文档,虽然有价值,但是并不能拿来即用,而要想抽象出通用的方法论,成本又太高。有没有更高效的方法呢?
使用飞书后
在飞书管理后台,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库中文档的访问数据,即便带有部门或项目属性,结合访问人数和访问次数两个数据,可以大致判断哪些文档的通用性更强。然后,我们使用服务台定期(比如每月)在全员群中推送最 hot 的文档,供大家学习参考。
管理后台 知识库 服务台
在飞书管理后台,我们除了可以看到知识空间的使用情况,还可以看到特定文档的使用情况。
250px|700px|reset
250px|700px|reset
然后,我们通过「服务台」把这些最 hot 的文档推送给每个人或者特定群聊,让好内容被看见。
250px|700px|reset
2、用文档打造共创文化
📄 场景三:用飞书文档汇聚集体智慧,加速知识流转
组织痛点
每个部门、每个员工掌握以及能获得的信息都很有限,如何调动全公司资源做“大”事?尤其是涉及到全公司的项目,比如「公司年度总结」。
使用飞书前
项目负责人一对一收集信息,开会、线上沟通、收集资料......耗时耗力。
使用飞书后
使用飞书文档在全公司范围内发起共创活动,全员在一个飞书文档中协同编辑,最终完成了 总字数 1.5W+ 的共创文档。这次共创让我们选出了公司层面的大事记,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团建,共创文档也作为一份重要的企业资料保存了下来,是属于每个人的 2021 时间胶囊,以后每个人(包括新入职易参的员工)都能看到 2021 年易参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。
250px|700px|reset
🎯 场景四:用飞书文档开战略会,助力管理层高效决策
组织痛点
「定战略」是每家公司都要做的事情。但是战略定的是否科学,除了要求创始人及管理层有很强的战略思考能力,还要有充分的信息环境。如何统一管理层的认知,对战略达成共识?仅靠会议宣贯,很难获得很好的效果;战略定下来之后,又该如何在全公司宣贯落地?这些都是战略制定和落地的难题。
使用飞书前
制定战略需要数据支持,但是各部门在会前没有做好数据统计分析,难以给决策提供支持,管理层“听不见炮火声”;会上现做耗费大量时间,导致会议效率低下;会议讨论记录零散,不利于后续执行和复盘,而且因为没有书面沉淀,战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损耗,非常不利于各部门落地执行,导致最终拿不到结果,员工对 OKR 也产生质疑。
使用飞书后
战略会的前一周,CEO 采用飞阅会的形式,通过飞书文档布置会议相关的会前思考题,参会人员在会前填写完成,大家提前阅读并评论,会前就可以就部分内容提前达成共识。
会议讨论过程中,全程用文档记录,全体参会人员协同编辑,会后可以直接作为会议纪要,便于后续复盘和查阅。
战略确定之后,用同样的流程拆解部门 OKR,然后用飞书 OKR 落地,执行效率提升 50%。e.g.咨询部人数 20+,拆解部门 OKR 原本需要 2 周的时间,现在只需 1 周,高效愉悦。
附:战略会相关文档模板 👇🏻
3、场景提效三:通过写作使组织同频
✍🏻 场景五:深度社恐 CEO 疯狂写博客,与全公司同频
组织痛点
“上下同欲”是每个组织都想实现的状态。当公司还小的时候,十几二十个人,大家知根知底比较好办,但是当公司大了,很多员工都叫不上名的时候,这就代表着企业文化的稀释。
易参也面临这个问题。近两年来公司发展快速,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易参,公司总人数已经接近 100 人,即将达到“邓巴数” 150 人的阈值。很多同学反映,对于新加入的同学经常彼此叫不出名字,而且也开始出现信息断层的情况。
使用飞书前
仅通过每季度末的 CEO 季度总结,或者不定期的活动,进行企业文化宣导,但是频率较低,效果有限,公司战略层面的宣导则几乎没有。
使用飞书后
CEO 带头写博客并分享,输出自己的思考,与全公司同频。
我会把部分博客发布在我的个人公众号「黄怡然Ariel」,欢迎关注哦。
⌨️ 场景六:管理层写周报,提高 OKR 周会效率
组织痛点
各部门信息割裂,跨部门协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拉通信息。
使用飞书前
每周的 OKR 会议,各部门分别汇报自己的工作同步信息,会议效率低效。
使用飞书后
2021 年 Q4 开始,中层以上的同学开始写周报,记录本周占用自己精力最多的三件事、上周工作、下周安排、心得与思考、视野与情报。同时,用飞阅会开周会,OKR 承接人提前把 OKR 进度写到文档里,会前划词评论,会上只过评论内容,极大地提升了会议效率。
我的上周周报,68 人已读,占全公司人数 90% 250px|700px|reset | 20+ 位中层撰写周报,可能是写周报最勤快的创业公司 250px|700px|reset |
4、场景提效四:建立功能群赋能组织
💬 场景七:建立好评夸夸群,使组织获得正向反馈
组织痛点
不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,获得正向激励都很重要,否则很容易对工作失去热情。
使用飞书前
客户和市场对易参的评价散落在不同群组、不同员工的聊天记录中,管理层无法看到真实的评价,基层员工也可能看不到正反馈,没有成就感,工作热情日渐消磨。
使用飞书后
我们创建了「易参夸夸群」,收集客户或合作方对易参品牌和特定同学的评价,迄今为止,夸夸群一共收集整理了 100+ 评价。夸夸群至少起到了以下几个效果:
- 管理层能够直观感受到市场对易参的评价;
- 当涉及到特定同学时,我们会把这些同学拉进群里,给这些同学带来了正向激励;
- 很好地促进了跨部门的信息流通,比如某个政策发布后,很多客户建议我们做一场直播;
- 在公司内部营造了一种“夸”文化,管理层自上而下不吝于夸奖,这样可以让员工知道公司在鼓励什么、不鼓励什么。
250px|700px|reset | 250px|700px|reset |
👥 场景八:用群组筛选人才,“感觉”也可以很“科学”
组织痛点
刘润老师说过:“想要考察一家咨询公司或者商学老师说的是不是真的有用,就看他们用不用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来经营自己。”
作为一家专门做股权激励的公司,我们也用股权来激励我们自己的员工。但是,如何筛选出值得激励的伙伴?像大厂一样,先制定职级,然后才能确定?但问题是,对创业公司来说,当业务还不够成熟稳定的时候,制定职级往往是不够科学的,而且大厂“271”或“361”的人才分布也值得商榷,创业公司的人才密度并不高。
如何更好地筛选出值得激励的人才?
使用飞书前
易参在创业早期,人数在 20 人左右时,可以直接判断哪些员工比较优秀,毕竟人数少,大家知根知底,但是当人数逐步达到 100 人时,创始人已经不能清晰地了解每个员工的能力,这就需要制定职级。但是由于业务不够成熟稳定,制定的职级并没有那么科学,而且有的部门也不适合或者很难制定职级,比如人数比较少、创意驱动的部门,识别人才全凭“感觉”。
使用飞书后
Context,not control.我们认为「信息就是权力」,为了提高组织效率,易参致力于创造透明的信息环境,而群组里面有着最丰富的信息。
通过建立各种群组,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个员工的活跃度,而且飞书的所有聊天记录都沉淀在群组里,加上员工在文档中的创作,好的思想会闪光,在一定时间尺度内,优秀的员工就能脱颖而出,我们也从中筛选出了值得培养的伙伴。然后,我们再把值得培养的伙伴拉到更高权限的群组,使其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环境,获得赋能,从而自驱地成长,逐步进阶。
就像私域运营一样,如果说私域运营要给客户卖出公司的产品,那么公司要卖给员工的东西就是自己,因为员工在这里工作也是一种投资,投资的是自己的时间。
中层每周共享工作思考和情报 250px|700px|reset | 核心团队讨论底层组织问题 250px|700px|reset |
三、飞行家直播回看分享
想要及时参与每周飞行家直播分享活动,欢迎扫码加入飞行家活动群👇🏻
250px|700px|res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