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淳安,被千岛湖的群山与湖水环绕。不仅是旅游胜地,也是江浙沪的“菜篮子”。
清晨 5 点,淳安孙家畈村的村民开始在丝瓜田里忙着采摘。李小英走到地里,和村民一边唠着家常,一边交流种丝瓜的技巧。
这些新鲜有机的丝瓜,会直接送往杭州的生鲜超市。“淳安当地主要种的都是一些经济价值不高的作物,我们希望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,把农民的收益提上来。”
作为海亮乡村农业振兴项目经理,李小英今年想帮淳安县增加 5000 亩的霜打菜,把冬天闲置的田地利用起来。
同样奔忙在一线的,还有海亮乡村教育振兴项目经理张天琪。他的任务是辅助更多县域振兴教育,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。“县中最大的困境是留不住人,我们把好的经验、方法和优质教育资源带进来,以点带面,就能把优秀的师资和生源留在当地。”
为此,他不仅跑了淳安,还去了陕西延安、湖北建始、重庆巫山......有的学校合作第一年,一本上线率就提升了 50%。
在海亮集团,像李小英和张天琪这样的项目经理有上百人。他们日常奔赴全国各地,助力当地乡村教育振兴、农民致富。
如今,他们借助飞书项目搭建了一个乡村振兴数字化系统,用数字化来丈量乡村振兴的脚步。
乡村振兴的新路径
海亮的乡村振兴战略,通过“教育+农业”双引擎驱动,助力县域教育振兴、农业发展、农民致富。
“一方面是富脑袋,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;另一方面是富口袋,让老百姓的农业增产增收。”海亮集团党委副书记、副总裁,海亮乡村振兴集团董事长潘利民总结道。
在教育振兴领域,海亮集团向县域学校派驻资深管理团队,服务学校落地适配的教育资源与智能化教育产品,制定个性化教育质量提升方案,提供学校管理、教研共建、教师培养、生源质量优化、拔尖人才培养的一站式教育质量提升解决方案,助力学校教育活力和质量提升。截至 2023 年 8 月,海亮集团已经为国内 20 余省超 170 所学校(含园所)提供综合管理服务,在校学生总数超 22 万人;多元优质教育服务覆盖全球超 300 万名师生。
在农业振兴领域,海亮旗下农业板块“明康汇”依托长三角核心城市近 500 家生鲜门店及庞大的仓储批零网络,以源头直采、产销合作、消费帮扶、品牌强农、数字化赋能等模式,助力农业产业振兴,聘用农户务工人员超 180 万人次,间接带动农户 30 万余户。
2022 年 11 月,明康汇针对“销售难不敢种、收益低不愿种、没技术不会种”等产业痛点,与淳安县正式启动“百村万亩亿元”产销共同体三年行动计划。以“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”孙家畈村为起点,明康汇聚焦“冬闲田”项目,通过跟踪指导、品控前置、仓储物流、溢价包销等方式,打造产销共同体示范基地,带动淳安全县就业 7.5 万人次,每户平均增收超 1 万元,让“冬闲田”变“增收田”,成为浙江省推广的共富模式和示范样本。
一条流程,百县协同
推动乡村振兴是一个漫长、复杂的过程。上到与县领导谈合作,下到走访学校和农户,如何解决乡村振兴业务开展过程中,教育与农业的“融合协同”问题?
“传统的 CRM 工具解决的是业务对象的数字化,而不是业务流程的数字化。”
海亮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高原解释道,流程数字化意味着工作流的全方位打通,包含项目方案的制定、过程的管理、任务的跟踪,而这些都是传统 CRM 工具无法解决的。
于是,他通过飞书项目搭建了一个流程可沉淀、团队可协同的数字化系统。
各个县的教育和农业振兴项目,都有了一套可视化流程,每个节点都有明确负责人。
项目经理从一线反馈信息,总部可以实时掌握每个县的合作进展,而且能够把好的经验沉淀下来。比如,一位农业的项目经理拜访了某县,反馈了一些当地情况,教育经理也能发现,当地是否也有学校的合作机会。
以往,教育和农业两个超大板块,光是信息拉通就要费一番功夫;现在,双方的项目经理,在一个平台上就能看见彼此,对外协调双方资源,对内降低协作成本。
“我们希望,海亮出去的每一位乡村振兴项目经理,既能谈教育合作,也能谈农业合作。”海亮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高原说道。
项目的管理者,也可以通过飞书项目定制生成 100 多个不同维度的图表,去实现业务的跟踪。
通过搭建一个乡村振兴的协作空间,海亮的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了“教育+农业”的百县协同。
口袋里的知识库
乡村振兴的项目经理日常在全国各地出差,手机是最方便的办公工具。
考察结束,大家在移动端的飞书项目填写合作备忘,比以前操作电脑方便很多。“以前做项目,办公室从上到下一直问到项目经理,这个项目怎么做,该找谁。现在不需要,直接在系统里面搜。”李小英说道。
通过飞书项目,海亮打造了一个移动端的乡村振兴知识库。“哪怕是一个刚入职的项目经理,他也可以通过这个保姆式流程,知道第一步、第二步、第三步到底该做什么,相关的工作标准都是可以参考的。”高原总结道。
在他看来,做一个县域的教育和农业振兴是相对容易的,但是海亮想做出一个可以规模化的模式,普惠到全国各地,这就需要更好的知识沉淀来支撑。
“这实际上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,它不会因为人员的变更而导致业务的中止或受阻。”
无论是在山野、农田、高山、草原,奔赴在一线的乡村振兴经理,都可以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,实现与彼此的联系,与总部的连接。
结语
今年以来,海亮集团的乡村振兴数字化系统已经生成了数千条业务数据,其中包括 255 场次来访接待,和 163 场次外出考察等数据。
这些业务接洽数据,通过系统转换为自动跟踪执行的项目信息,方便了近百人团队的相互协同,力出一孔,有效统筹了集团与各县域的业务合作。
“通过乡村振兴数字化这套系统,能够实现信息拉通,而且是上百人甚至上千人的信息拉通,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得的事。”
此外,透过系统中的驾驶舱数据,管理层可以实时了解各区域合作情况,便于动态调整业务政策,帮助海亮集团将乡村振兴事业拓展到更加广阔的县域。
“海亮集团依托飞书项目,构建乡村振兴数字化系统,建立了覆盖全国 31 个省市、336 个地市、2800 多个县域的乡村振兴业务体系,每个县域的合作,从初次沟通、业务接洽、方案制定到合同签署,基本实现 100% 业务流程线上管理。详实完整的业务数据,成为支撑海亮乡村振兴事业宝贵的无形资产。”海亮集团党委副书记、副总裁,海亮乡村振兴集团董事长潘利民说道。
现在,越来越多像海亮集团这样的先进企业,都将项目的流程管理放到了飞书项目上,为业务搭建了一条条高效的生产线。
流程的可视化、标准化,为复杂项目的参与者创造了一个共同的协作空间,每个成员都在不同的节点上发光发热,为业务的发展创造价值。
同时,信息的即时流转,数据的自动分析,也大大提升了项目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效率,为项目的持续优化奠定基础。